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序
游莲花岩 明 · 林调鹤
 押尤韵 出处:古今图书集成
自浪石西行约三里至岩邑,得道者蒋大士涅槃处也。岩口石如屋宇,炬而后入,足下流响淼幽沁脾,嚣烦顿涤,仰见石累累,乘如菡萏舒萼,坠菂,鬼工镂划,岩之名,或以此耶,石瀡滴沥如澍,积日月还复为石,晶莹冰雪,光射眸,石势飞动,倚伏大小,高下争奇,呈像肖形,随人意方物皆似,迎屐齿皆石也。忽石穷土见,则阡陌井井,人从亩上行焉。稍憩,复进,忽水石皆穷,对面峭石壁立,乃折而左,双扉陡绝,攀陟得丘壑结聚处,则大士證果之别一洞天也。前此炬行半里皆黑,至此石擘一罅透入光明,照见石室宏坦,天然蒲团,面壁地也。石潭淙碧,投之以石,声滃滃然。钟,听之万虑皆清,屏息徘徊,久之,不复有人世想。石笋直插摩顶五丈许,层叠浮图,大士圆寂之日,飞身于最上一层,委蜕趺跏,俨如莲座焉。岩之名,又或以此耶。意自有天地,以有此岩。以有此石历千百年,若悬以待。此人耶,意未有此岩,未有此石,先有此人,历千百年偶一出世,而现身于此岩,此石耶。独意此石不坏,则此身亦不坏,即闭幽壑千百年,正得清净,何为复显现于人间,而龛宇之,而尸祝之,正复不得清净耶。岂大士有意于此耶。抑有大不得已于此耶。
登高期此日,释绁一寻秋。
随云叩灵关,云飞沆瀣流。
洞口觅胡麻,披襟坐清幽。
洞中自光明,不与世目谋。
燃炬始得照,诡秘任旁搜。
领要妙来会,耽奇意必周。
我欲穷其源,直于最上头。
元扃另开辟,巑岏鬼斧修。
维摩丈室净,莲花塔影浮。
天地为结撰,真人托此丘。
一悟万境寂,究非神所留。
观者忽沉冥,无复尘世求。
按:整理自《古今图书集成》永州府
杭州灵隐天竺寺大和尚塔铭 唐 · 僧清昼
四言诗 出处:全唐文卷九百十八
水之性不动而鉴。得非夫实相之体耶。虽积为洪溟而未尝变。亦真我自在之妙致也。如来大师独秉至教。偫圣拱手。俾寘冥到识。破坚冰之惑。岂逾一念之中哉。灵隐大师虽外精律仪。而第一义谛。素所长也。故小子志之。大师生缘钱塘范氏。讳守真字坚道齐信安太守瑝之八叶。礼既冠众。君子器之。夙有丘园之期。不顾元纁之锡。遂诣苏州支硎寺圆大师受具足戒。是夜眼中光现。长一丈馀。久而方没。盖得戒之祯也。后至荆府依真公。三年苦行。寻礼天下二百馀郡。圣教所至。无不至焉。无畏三藏受菩萨戒香。普寂大师传楞伽心印。讲起信宗论三千馀遍。南山律钞四十遍。平等一两。小大双机。在我圆音。未尝异也。乃发殊愿。诵持华严。遂于中宵梦神人施珠一颗。及觉惘然。如珠在握。是岁入五台山。转华严经三百遍。追宿心也。又转大藏经三遍。广正见也。至开元二十六年。有制举高行。道俗请正名。隶大林寺。后移籍天竺。住灵隐峰。时大历二年也。至五年三月。寓于龙兴净土院。谓左右曰。夫至人乘如而来。亦乘如而去。亦其必然也。而愚夫欲以长绳。系彼白日。安可得乎。吾非至人。岂逃其尽。以此月二十九日告终于兹地。春秋七十一。僧腊四十五。其间临坛既多。度人无数。今不复纪也。显明弟子苏州辨秀湖州惠普道庄越州清江清源杭州择邻神偃。常州道进。彼鸑鷟之彩。共集旃檀之枝。江淮名僧。难出其右。之身戒。亦忝门人。幸参四子之科。独许一时之学。斯文在我。何敢让焉。词曰。
房星在天,降为应真。
好爵縻我,视如埃尘。
既投其簪,亦壤其服。
戒日才佩,禅秀乃沐。
四十馀夏,振振盛名。
大江东南,为法长城。
宣尼既没,微言乃绝。
我师云亡,真乘亦辍。
灵隐峰上,春日秋天。
风生松柏,如师在焉。
持教门人,楚英吴杰。
儒方荀孟,道比文列。
宿习未尽,妄涕犹雪。
宿己忘真,如水如月。
古之君子,名书彝器。
大师不书,将坠于地。
纪功者铭,传心者灯。
藏诸名山,不骞不崩。